颐和园景点讲解或者颐和园的景点介绍

2025-04-30 01:15:09
旅游景点网 > 旅游景点推荐 > 颐和园景点讲解或者颐和园的景点介绍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颐和园景点讲解,以及颐和园的景点介绍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颐和园九大景区串起“少年科普路” 让中小学生读懂园林

图为“少年科普路”新闻发布会。 中新社记者 易海菲 摄

中新网北京6月21日电 (记者 徐婧) 将科学知识融入园林美景,扫码即可聆听“金牌讲解”的科普课堂……记者21日从颐和园获悉,为丰富暑期青少年游园体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颐和园推出“少年科普路”,给学生与游客们传播景点背后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人文、艺术、历史等社会科学知识。

据介绍,“少年科普路”是一条看得见美景、读得懂科普的特色游览线路,共设9处打卡点位,涉及古建、园林、生态、历史、文化等领域。每处科普景观均配有在线解说视频与文图,游客只需扫描各景观处配有的公益科普专属二维码,进入“少年科普路”专门页面,便能够了解到相关科普知识。

图为颐和园向同学们赠送科普书包。 中新社记者 易海菲 摄

“少年科普路”始于新建宫门,涉及铜牛、廓如亭、十七孔桥、知春亭、仁寿殿广场、仁寿殿、谐趣园、德和园大戏楼和益寿堂等9处景区,是颐和园与北京青年报、北京少年报联合推出的。对熟悉颐和园的游客而言,这些景区并不陌生。“少年科普路”的特别之处在于以“科普”为引领,给学生与游客们传播景点背后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人文、艺术、历史等社会科学知识。

在9处景区中,涉及自然科学知识的有“廓如亭认识北京雨燕”“十七孔桥揭秘拱形力学”“知春亭认识榫卯创造的神奇”“德和园大戏楼如何让声音变得动听”等;涉及社会科学知识的有“铜牛码头,讲述昆明湖与大运河的故事”“益寿堂重温‘进京赶考路’”等。

图为当天举办的科普实践活动。 中新社记者 易海菲 摄

“少年科普路”的每处景观都有专人线上讲解,其中不乏“科普大使”和“金牌讲解员”。在路线涉及的景点处,颐和园的工作人员安装了专属二维码。游客只要扫码,就可以直接进入到“少年科普路”专题讲解页面,通过短视频听到讲解员讲解。

颐和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少年科普路”的推出,基于颐和园的资源优势与科普积淀,也是颐和园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的一项成果。这条参观线路是以往颐和园优质科普产品的一次集体亮相,以融媒技术对造园思想和建筑技艺、传统美学进行全新展示与网络传播,让中小学生在山水园林中了解知识,读懂园林。

图为当天举办的科普实践活动。 中新社记者 易海菲 摄

据悉,颐和园近年来立足古典皇家园林的文化脉络,持续向社会、向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供给与科普服务,形成“生态颐和”“文博颐和”“人文颐和”三个系列,打磨成熟40余项主题科普活动,形成集讲、听、看、思、动、写为一体的闭环式科普,其中《探秘金光穿洞》《藏在木头里的灵魂》等16余项科普产品获科普专类奖项。(完)

国家级5A景区--颐和园旅游攻略

嗨,大家好,我们今天来到了国家级5A风景区——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全园占地3.009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²。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³。

颐和园拥有众多的景点建筑物和古树名木,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是代表性的建筑。颐和园不仅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⁴。

让我们一起走进颐和园,感受这里的魅力吧!

颐和园最具特色的6个旅游景点分别是:

- 佛香阁: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位于万寿山顶,高41米,共八角八面,三层四重檐。佛香阁外观金碧辉煌,内部雕刻精美,供奉着佛教、道教、儒教等各种神像。佛香阁四周有云石栏杆环绕,站在栏杆上可以俯瞰全园风光。佛香阁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原名大报恩延寿寺塔,是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崇庆皇太后而建。[1]

- 长廊:长廊是颐和园内最长的建筑物,全长728米,共273个间。长廊沿着昆明湖北岸蜿蜒而建,连接了东堤、南湖岛、石舫等景点。长廊上有14000多幅彩绘画作,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风俗、名胜古迹等,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集大成者。长廊也是慈禧太后喜爱的游览场所之一,她常在这里观赏湖光山色或欣赏戏曲表演。[2]

- 石舫:石舫是颐和园内最具特色的水上建筑物,位于昆明湖中央的南湖岛与西堤之间。石舫由两艘大型石制仿木结构游船组成,一艘靠岸停泊,一艘在水中航行。两艘石船之间有一座玉带桥相连,形成一幅“水上连环画”的美景。石舫的建造始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原名清晖轩,是乾隆皇帝泛舟游乐的地方。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重建颐和园时,将清晖轩改为石舫,并在岸边的石船上设置了西式喷泉和玻璃窗户,增添了异域风情。[3]

- 苏州街:苏州街是颐和园内模仿江南水乡风貌而建的一条商业街,位于后溪湖畔,全长300米,两岸有60多家各式各样的商铺,如酒楼、茶馆、杂货铺、药店、钱庄等。苏州街的商铺都是由宫廷内的太监、宫女扮演的,他们按照商业惯例与皇帝、皇后、贵妃等进行买卖,以供皇室游乐。苏州街最初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后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重建颐和园时,没有恢复苏州街。1986年,颐和园管理处根据史料和遗址重新修建了苏州街,并对外开放。[4]

- 十七孔桥:十七孔桥是颐和园内最大的桥梁,也是北京现存最长的拱券式桥梁,全长150米,宽8米,共有17个拱孔,故名十七孔桥。桥的两端各有一个石雕塔坊,桥面上有544个不同造型的狮子雕像。桥的设计参考了苏州虎丘的一元钱桥,寓意着“一元复始”。十七孔桥连接了昆明湖东岸的东堤和中央的南湖岛,与南湖岛上的玉带桥遥相呼应,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5]

- 谐趣园:谐趣园是颐和园内最精致的园中园,位于万寿山东麓,占地4.1公顷,共有景点建筑物40余处。谐趣园最初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原名环碧园,是乾隆皇帝为崇庆皇太后所建的私家花园。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重建颐和园时,在原址上改建谐趣园,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寝宫。谐趣园以江南园林为主要风格,布局灵动巧妙,景致优美多变,集中展示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谐趣园内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翠岩堂、翠云廊、翠玉轩、翠微亭、翠芝轩、翠竹斋等,都以“翠”字命名,寓意着慈禧太后的生辰八月十五日。谐趣园还有一些别具一格的建筑物,如倒座厅、四不像亭、醉坛亭等,体现了慈禧太后的幽默与妙趣。[6]

颐和园的旅游就介绍到这里了,你是不是已经被这里的美景和故事所吸引了呢?颐和园是中国皇家园林的杰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绘画、雕刻、园艺等各方面的高超技艺,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理想和追求。颐和园是一个值得你多次探访的地方,每一次你都会有不同的发现和感受。我在这里等你哦!

颐和园各个景点讲解

颐和园各个景点讲解:佛香阁,颐和园最具标志性的景观。清晏舫,巨石雕成的船体。长廊,“世界第一廊”。昆明湖,园中最大的湖泊。十七孔桥,园中现存最长的桥。万寿山,园中主体景观之一。仁寿殿,曾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乐寿堂,曾是慈禧太后的寝宫。排云殿,建筑组群。谐趣园,园中之园。廊如亭,俗称八方亭。多宝琉璃塔,小巧玲珑的塔。南湖岛,昆明湖中的岛。苏州街,原供帝后逛的水街。

佛香阁,园中最具标志性的景观。是万寿山上的主体建筑,南面正对昆明湖,俯瞰十七孔桥。曾供慈禧在此烧香礼佛,佛香阁也是古典建筑中的精品。位于山腰,呈居高临下之势,八面三层四檐的外观设计,营造了一种体宽量大的视觉效果,最初是仿在杭州的六和塔建造的,但是与四周的风格不协调,修到一半改为阁式建筑,站在佛香阁上,极目远眺,昆明湖明媚风光尽收眼底。


清晏舫,巨石雕成的船体。长廊的西端是一座雕刻精美的石舫,取河清海晏之意,故名清晏舫。整个石舫看起来好像是大理石修建,实际上两层舱楼皆为木质结构。八国联军侵华时被毁,后来将中式的样式改为西式风格,西洋阁楼搭配彩色玻璃窗,顶部有精美的装饰更加美观。两层的船舫上设有大镜。排水设施也非常的完善,雨水由船体四周4个龙头式样的水龙头喷出,十分壮观。这也是颐和园中唯一具有西洋风格的建筑。



长廊,“世界第一廊”。位于佛香阁的南边,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依山傍水形成一条彩带,把各处的风景连接起来,四座八角攒尖亭象征春夏秋冬点缀在两侧,它还是一座丰富多彩的画廊。环顾四周,每个房檐上都绘有彩画,内容多变,彩画跃于廊上,没有一幅是相同的。


昆明湖,园中最大的湖泊。泛舟湖上,饱览湖光山色。昆明湖大约有3000亩左右,昆明湖也是北京的重要水源地。昆明湖的景色是北方少有的气势磅礴的水面,雄浑壮美,清澈浩瀚,占据了颐和园大部分面积,整个颐和园的建筑基本上都是围绕昆明湖而建。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湖中岛上也有形式各异的古典建筑。


十七孔桥,我国皇家园林中现存最长的桥。飞跨在东提和南湖岛之间,桥如其名,共有17个券洞组成,长150米,宽8米是颐和园中最大的一座桥。500多只的石狮刻于望柱之上,或嬉戏打闹或母子相拥,无不精美传神。十七孔桥如七色彩虹横跨碧波之上,形态动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十七孔桥皆有不同,在桥上观望,可以看到万寿山、碧波、绿树、楼阁、远山,风景浑然一体。


万寿山,园中主体景观之一。原名翁山,清乾隆时期乾隆皇帝为了给母亲做寿,修建了颐和园,并把翁山改为万寿山。属西山山系,是太行山脉的余脉,山形绵延,中间略高。万寿山上的建筑最高处位于中间,形成对称局面。


仁寿殿,曾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位于仁寿门西侧,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变法维新运动的策划地之一。慈禧和光绪园内临理朝政的地方!仁寿二字出自孔子《论语·雍也》中得知者乐,仁者寿”一句,意思是施仁政者能长寿。


乐寿堂,曾是慈禧太后的寝宫。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东北岸水木自亲码头后面,两侧白墙和花窗格外醒目。乐寿堂是慈禧太后在颐和园的寝宫,面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东达大戏楼、仁寿殿,西接长廊,是园内位置最好的居住和游乐地方,院内花卉中有玉兰,海棠,牡丹等。


排云殿,建筑组群。位于北京位于颐和园万寿山前建筑的中心部位,也是乾隆为他母亲60寿辰而建的大报恩延寿寺,慈禧重建时改为排云殿,是慈禧在是园内居住和过生日时接受朝拜的地方。


谐趣园,园中之园。位于颐和园东北角,仿无锡惠山寄畅园建造,乾隆时期原名惠山园,嘉庆时重修改名“谐趣园”。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18年重建。方塘数亩,建有楼亭、堂、斋、桥等园林建筑,一并由三步一回、五步一折的游廊相连接,步步有景,错落相间,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



廊如亭,俗称八方亭。位于颐和园新建宫门以南的东堤之上,浙南朝北,建筑面积384多平方米,平面呈八方形,周围有廊,亭内共有42根柱子。与十七孔桥,南湖岛遥相映衬,是园内一个小景点,该亭始建于乾隆年间。


多宝琉璃塔,小巧玲珑的古塔。是颐和园内一著名的建筑,建在山上,颐和园标志性景点也是我国保存下来最完整漂亮的琉璃古塔,高16米为7层,八角形塔身有佛像浮雕和佛教图案,非常精美。站在山顶塔下眺望,古香古色建筑,别有风味。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南湖岛,昆明湖中的岛屿。位于昆明湖前湖中央,向东通过17孔桥与东堤上的廊亭相连,桥、岛、亭结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构图,与万寿山相互对应,岛上现存有含涵虚堂、广润灵雨祠、鉴远堂、月波楼等景点建筑。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苏州街,原供帝后逛的水街。原名买卖街,乾隆时仿江南水乡而建,是专供清代帝后逛市游览的一条水街,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990年在遗址上复建,全长300余米。以水当街,以岸做市,沿岸设有茶馆、酒楼、药房、点心辅等,展现了18世纪中国江南的商业文化气氛。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北京颐和园始建于1750年,1860年在战火中严重损毁。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进行修缮,其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融为一体,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这座北方园林充满了江南的气息,颐和园有“皇家园林博物馆”的美誉。

作者:piikee | 分类:旅游景点推荐 | 浏览:19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