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四国旅游攻略(北欧四国游)

2023-10-28 03:49:03
旅游景点网 > 旅游景点攻略 > 北欧四国旅游攻略(北欧四国游)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北欧四国旅游攻略,以及北欧四国游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北欧风光无限好,金秋季节泛美游(五)爱沙尼亚,芬兰之旅。

9.24下午3点前往码头搭乘五星级豪华邮轮从斯德哥尔摩前往爱沙尼亚首都塔林,沿途游览波罗的海风光,尽享船上极具异国风情的夜生活 。船上条件还行,我们四人包间,住5349室。

船上的早餐品种繁多,琳琅满目。

船票包早餐,三文鱼在这里就不稀奇了。

上七层去看,晨曦弥漫,等待着喷薄而出的太阳。

清晨,到顶层夹板,华灯未央,看晨曦,拍拍照。

不过,船行驶在波罗的海上,风还是挺大的,确实要注意安全。

清晨,华灯未央,抓紧时间拍拍照。

晚上下了小雨,微冷,空气清新。

下游轮后踏上爱沙尼亚国土第一感觉是空气透明,蓝天白云。

爱沙尼亚共和国,简称爱沙尼亚,与南方的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并称为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位于波罗的海东岸,芬兰湾南岸,西南濒临里加湾,南面和东面分别同拉脱维亚和俄罗斯接壤。国土总面积45339平方公里,主体民族为爱沙尼亚族,总人口131.3万(2015年),首都塔林。

历史上的爱沙尼亚,先后被几个国家轮番蹂躏,1991年8月19日苏联发生8·19政变,爱沙尼亚于8月20日宣布独立,最高苏维埃主席阿诺德·吕特尔指示正在芬兰访问的外交部长,在得到政府特别指令前留在那里,以便必要时建立流亡政府,俄罗斯联邦于8月26日发表声明,承认波罗的海三国和其他加盟共和国的独立要求,并且特别指明俄罗斯对三国放弃要求修改边界的权利。

“8·19政变”失败后,苏联国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1991年9月6日决定承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国的独立,并委托苏联外交部发表声明,支持这三个共和国加入联合国和以平等的成员身份参加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爱沙尼亚领土上的俄罗斯军队于1994年全部撤出,爱沙尼亚于2004年加入了欧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2007年12月21日成为申根公约会员国。

塔林的老城墙是日尔曼人兴建的,27个城塔中仍有18个幸存,躲过二次世界大战的轰炸。

这是在爱沙尼亚参观的第一个景点。这座矗立在托姆比亚山顶上宏伟的洋葱圆顶型建筑是爱沙尼亚主要的俄罗斯东正教大教堂。这也是塔林迄今为止最宏伟,最华丽的东正教教堂。

塔林的古城虽经历了几百年的自然和战争的洗礼,但至今仍保存的相当完好,一条长2公里多的城墙将古城紧紧包围其中,十几个圆柱形尖顶的碉堡分散在古城周围,似乎像是仍旧在守卫着这个童话小城的卫兵,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古城分为上城区和下城区,上城区坐落于海拔较高的坐堂山区,说是山,其实海拔也就50m,上城区是上流社会、宗教阶层和封建权贵的聚集地。

它建于1900年,当时爱沙尼亚是沙皇俄国的一部分,而建造该教堂的最初目的是在逐渐难以控制的波罗的海地区树立一个沙俄帝国统治地位的象征。

建于1888年,高110米,叫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教堂。她是19世纪俄国人建造的,这是一座外观瑰丽雄伟的东正教堂。该大教堂属于传统俄罗斯式,共有5个铜黑色洋葱头圆顶,配金色双十字架尖顶,气派非凡,正面装饰黄金马赛克圣母与圣子像。大教堂的钟塔由11个钟组成,其中最大的一座重约16吨,算是塔林地区的钟王了。整点时分,钟声回荡在古城上方。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坐堂----是塔林最大和最高的圆顶东正教堂。大教堂位于塔林上城,是一座建于19世纪的俄罗斯东正教教堂,以13世纪抗击条顿骑士团入侵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而命名。

红砖青瓦蓝天白云,团友们在抓紧时间拍照。

多姆主教堂,其下面的进口是蓝色的墙面,一个雕塑立在房顶。

圣尼古拉斯教堂,圣尼古拉斯教堂是1230年左右由从哥特兰岛来此定居的德国商人创建。在塔林护城墙建立以前这幢坚固的教堂曾作为堡垒而设计。这座建筑在1523年革命军的洗劫中幸存,不幸的是在二战中被摧毁。圣尼古拉教堂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修复后,圣尼古拉教堂致力于对宗教艺术的研究。这里不仅是举办音乐会的首选之地,周末时还会有手风琴和唱诗班的表演。

圣尼古拉斯教堂,塔林圣尼古拉教堂是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一座中世纪教堂,始建于13世纪,历经几个世纪、几经摧毁,现在所看到的是1984年重建的,用作博物馆和音乐厅,主要展出爱沙尼亚艺术博物馆所收藏的中世纪艺术品;由于其音效效果非常棒,这里也是塔林非常受欢迎的音乐厅,经常会有大型音乐会在这里举办。

塔林老城分为两个部分:当年的贵族生活圈是在上城区,它坐落在一块石灰岩的高地上,被称为图姆皮;而中产阶级、商人以及手工业者则居住在下城区,它位于图姆皮与塔林港之间;连接这两个城区的道路有两条,分别是长腿街和短腿街。下城区的面积比上城区大了几倍,观光的主要时间都花在了这个片区。

圣奥弗拉教堂的青铜色尖顶,生长在四方形黄色教堂塔楼上,如鹤立鸡群在红色屋顶的海洋中。教堂建于1500年,它巨大的159米的尖顶,对于靠近的船只是极好的路标,同时也是非常有效的避雷针。塔尖曾8次被雷电击中,多次重建后,现高123米。

爱沙尼亚法院,据资料查证,爱沙尼亚法院分最高法院、上诉法院和城乡地区法院三级。最高法院是爱沙尼亚终审法院,同时履行爱沙尼亚宪法法院职能;全国有上诉法院3个,法官48人;全国有城乡地区法院4个,另在塔林市和塔尔图市各设1个行政法院,共有法官120人。

所谓观景台,是过往的统治者为监察下城的举动的瞭望台。鳞次栉比的红顶小屋、座座红顶塔楼、不同风格的教堂、婆娑摇曳的树枝、形制各异的古宅、悠远湛蓝的海景等尽收眼底。

无头修道士,守护着塔林古城。

爱沙尼亚议会大厦

政治体制:

宪法。宪法确定,爱沙尼亚是独立主权的民主国家,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独立和主权至高无上、不可剥夺。爱沙尼亚实行三权分立的多党议会民主制。

议会:

爱沙尼亚议会实行一院制,共101个议席,议员任期四年。议会主要职能:通过法律;决定全民公决;选举共和国总统;批准或宣布废除条约;授权总理组成政府;通过并批准国家预算;决定对共和国政府、总理及部长进行不信任投票;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解决宪法所规定的总统、政府、其他国家机关或地方政府职权以外的所有行政问题等。年满21周岁且有选举资格的公民均可竞选议员。

总统:据资料查证,爱沙尼亚总统克尔斯季·卡柳莱德,1969年出生于爱沙尼亚塔尔图市,1992年毕业于塔尔图大学生物系,2001年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96—2004年分别任职于爱沙尼亚电信公司、汉莎银行、爱国家能源集团,曾担任总理经济顾问。2004—2016年期间担任欧盟审计院委员。2001—2004年为祖国联盟党党员。2016年10月10日在议会大厦宣誓就任爱沙尼亚总统,成为爱沙尼亚历史上首位女总统。

当地时间2016年10月10日,爱沙尼亚塔林,爱沙尼亚新当选女总统克尔斯季·卡柳莱德出席就任仪式。

塔林市政厅广场,塔林市政厅,800年历史的塔林市政厅广场。广场上最显著的建筑就是耗时三十年才兴建完成的市政厅,其高塔有65米高,自1530年来就作为塔林的标志立在这里,是北欧唯一保存完好无损的哥特式市政厅。

塔林市政厅广场,风景如画的市政厅广场在过去的八个世纪是老城无可争议的中心。这里四周环绕着精致的小商店,咖啡座爆满,是天然的旅游胜地。走过圣凯瑟琳通道,从vene街走到维鲁街口,就可以完整的看到塔林市政厅的侧面了。

塔林下城区,下城区是商人和手工业者的居住区域。石板路两边有不少琳琅满目的店铺和散发美味的露天咖啡店,街道一般按行业命名,如金饰街、药店街、鞋匠街等。古老的塔楼正如这座城市的名字“ 塔林 ”一样遍布全城,尖塔高耸入云。

在人海中凑个热闹

陪着中世纪马车走一走,别有一番风味。

2小时游玩爱沙尼亚塔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小的国家,小小的首都,却秩序井然,和平友善,百姓安居乐业,崇尚自然。2011年9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爱沙尼亚空气质量被世卫组织排名第一。

走出景点的七叶树,在这里等候大巴接我们。

9.25下午1.30乘船3小时从爱沙尼亚塔林到芬兰赫尔辛基,赫尔辛基素有波罗的海的女儿之称。

芬兰共和国,简称芬兰,位于欧洲北部,北欧五国之一,与瑞典、挪威、俄罗斯接壤,南临芬兰湾,西濒波的尼亚湾。国土总面积33.8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00公里,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0%,有岛屿约17.9万个,湖泊约18.8万个,有“千湖之国”之称。芬兰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和短暂,全国1/3的土地在北极圈内。

到了芬兰赫尔辛基,蓝天白云。

赫尔辛基海边的海水湛蓝。这座城市空气清新,环境整洁,被誉为“波罗的海的女儿”。赫尔辛基还是距离中国最近的欧洲首都之一

赫尔辛基位于北纬60度,比我国的哈尔滨更加靠北,是全世界最靠北的首都之一。这座城市始建于1550年,这一年是中国明朝嘉靖年间,中国知名的戏曲家汤显祖在这一年出生。不过赫尔辛基刚开始是一座小城市。

天不早了,阳光还那么灿烂。

下船后第一个景点,芬兰堡建在赫尔辛基外海上的一串小岛上。建于250 多年前,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海防军事要塞之一,也是芬兰最为重要及著名的景点。芬兰城堡还有教堂、军营、城门等名胜古迹,有世界上不可多得的海上军事遗迹,在1991年,芬兰城堡就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受到了保护。

芬兰堡建在五座小岛上,这五座小岛上的芬兰堡和赫尔辛基大陆上的防御工事一起构筑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使进攻方很难抢滩登陆。除此以外,芬兰堡还是当时瑞典皇家海军和陆军存放军需用品的地方。

今天的芬兰堡已不再弥漫战争的硝烟和血腥,取而代之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疗养和居住的胜地。岛上大约居住着700人,其中一半在岛上工作,俨然已成为一座赫尔辛基的“城中之城”。公众全年都可以乘坐赫尔辛基南面港口的渡轮前往芬兰堡,而且每日班次频繁。

芬兰堡就是一座主题公园,其浓缩了整个芬兰的历史,并体现在堡上的每一座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中。作为一座军事建筑,它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由于芬兰堡是十八世纪欧洲军事建筑典范,因此在199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世界遗产名录。

奥古斯丁厄伦斯瓦德纪念碑。芬兰堡即苏欧门里纳要塞,是18世纪下半叶瑞典人在赫尔辛基港入口处的群岛上所建造的。 瑞典人当初建造这座海上要塞,是为了防御俄国人的扩张。工程由瑞典军官奥古斯丁·厄伦斯瓦德负责,其设计方案受到了当时欧洲最伟大的法国工程师沃邦的影响。

9.26日这一天,芬兰天气恶劣,刮着冷风下着小雨,参观第一个景点芬兰赫尔辛基岩石教堂,椭圆形教堂大厅沐浴在日光下,外部墙壁以铜片镶饰,内壁则完全保持了天然的花岗岩石壁纹理,芬兰人崇尚自然古朴的审美情感在此得到了充分体现。

芬兰著名作曲家西柳斯(1865-1957)一生都在为芬兰民族音乐的崛起而奋斗。他的创作体裁多样,题材广泛,凝聚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浓厚的民族精神。富有北欧情调的独特风格,蕴含着从大自然中散发出的特有的质朴和芬芳。他以横溢的才华和杰出的成就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交响乐和交响诗作曲家之一。一个巨大的西贝柳斯金属头像嵌在一旁的赤色岩石上,生动地再现了这位伟大的作曲家英姿勃勃的形象。他那颦眉凝神,栩栩如生的表情,逼真地反映出音乐家当年进行创作时的神态。

芬兰著名作曲家西贝柳斯纪念碑。这座纪念碑位于海边西贝柳斯公园青松翠柏环抱之中,由600余根银白色不锈钢管组成,酷似一架巨型管风琴,成为伟大的民族音乐家不朽作品的象征。

每当海风吹过,气流穿过钢管发出时而高亢,时而低沉的风鸣声,仿佛是大自然在无休止地为纪念这位音乐家而演奏着永恒的乐章。

位于赫尔辛基市东南部的半岛上,波罗的海边的卡伊沃公园。

卡伊沃公园,赫尔辛基历史最悠久的公园。公园里绿草如茵,大树参天,是户外游玩的好去处。但今天腥风邪雨,手不得不按住帽子,并不是摆珀。

乌斯潘斯基教堂是斯堪的纳维亚岛上最大的东正教教堂,位于赫尔辛基Katajanokka岛上,建成于1868年。由于其红砖塔尖,被称为红教堂。教堂圣坛后方有道纯金圣墙,4根大柱由整块花岗岩琢成,教堂内葬有芬兰民族英雄卡尔古斯塔夫元帅(抵抗苏联的进攻),客死瑞士后遗体被隆重接回安葬。

赫尔辛基大教堂是赫尔辛基最著名的建筑,位于议会广场,是一座路德派教堂。赫尔辛基大教堂建于1852年,建筑以白色为主,配以淡绿色的圆顶,结构精美,气宇非凡,堪称芬兰建筑艺术上的精华。赫尔辛基大教堂,又称白教堂。

议会广场不仅是赫尔辛基市民活动的中心,也是欣赏新古典主义建筑的最佳场所,被视为芬兰的重要地标。

会议广场的中心是塑于1894年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铜像,以纪念他给予芬兰充分的自治。站在广场上就可以看到建筑大师恩格尔的三件杰作:大教堂、政府大楼和赫尔辛基大学。

刮着风,下着雨,不便参观的赫尔辛基大学。

波罗的海女儿阿曼达肖像

因风大的原因,轮船晚点两个小时,终于等到了这间四人包厢的栖息地,前往圣彼得堡。再见了赫尔辛基!再见了北欧四国。

露出了忘我、轻松微笑的深圳人,道一声“赫尔辛基”就此别过。

海风轻轻地吹,海浪轻轻地摇,我们徜徉在大海上,驶向那最后一站的神圣彼岸。(部分数据来自百度搜索)

作者:piikee | 分类:旅游景点攻略 | 浏览:27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