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旺角wi cv,以及旺角fit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学员背景
G同学
本科背景
双非学校英语&金融
GPA:86雅思:7.5
录取学校(2022年秋季入学)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
申请时间:2022.01.11
面试通知:2022.03.11
面试时间:2022.03.17
录取时间:2022.04.11
香港理工大学中英企业传播
申请时间:2022.01.26
面试通知:2022.02.09
面试时间:2022.02.18
录取时间:2022.02.25
香港城市大学国际研究
申请时间:2022.01.14
录取时间:2022.01.29
申请准备
我本科在一所双非学校的英语专业就读,与其他英语专业不同的是,我们也有部分国际关系课程。因此,在本科阶段,我持续关注国际新闻,联合国发展议题等等,也参与了许多活动:比如在绿色实践发展国际会议中做志愿者,参与模拟联合国大会等等。
在学习以及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我对国际关系,发展相关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总结来说,国际关系和英语的学习,让我有了更丰富的视野来对比观察中国在经济,社会,国际关系等议题上的发展。
在本科期间,基于对中国发展的兴趣,我还参与了国际关系智库实习,省媒体实习等等,并进行了相关课题研究。在智库实习中,我做了课题研究的工作:搜集资料,最后进行分析报告的写作。在省媒体的实习中,我做了对外传播的工作,包含翻译,实地访谈等等。这些实习经历和研究经历,让我从研究和实践层面,真正对中国发展的相关议题,相对深入地进行了探究。
在申请季时,我一开始准备申请国际关系方向,后来指南者留学的顾问老师根据我的经历,推荐了中国研究专业,从申请结果来看,确实匹配度更高。
在这次申请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过往认知上的一个误区,即认为大厂/世界五百强的实习,发表论文,国家比赛奖项,留学交换经历等等,这些大家通常说的高含金量经历在申请中才有所加持。但从我的实际申请来看,一段匹配的经历或者研究相比于一段毫不相关的五百强实习经历,更能加分。
此外,对于研究经历的定义也可以扩宽一下思路。研究经历不仅仅指在某期刊上发表一作文章。要是文章和所申请的专业很匹配,这确实会是一个很不错的加分项。但是研究经历还有很多形式:比如在学校中和老师一起做课题项目,进行fieldtrip实地调研,学校课业中做的研究,毕业论文所做的研究……从我的申请经历来说,排第一位的是研究课题/研究proposal与申请方向的匹配程度,其次才是研究成果。
上面主要谈了实习、科研这些软背景,接下来想谈谈申请的硬标化:GPA和语言成绩。如果说软背景好比是面试关,那么硬标化就是简历关了。在港校的申请中,硬标化很重要。在软背景相似的情况下,如果硬标化不够,那么在学校筛选的第一步就可能被刷下来。
不同学校背景对于硬标化的要求也不同,拿双非学校举例,申请港前三,GPA在85以上,雅思在7-7.5(各项小分6.5)以上会更有把握。当然即使标化不够,也可以尝试申请,只要收到了学校的面试邀请,就代表通过了简历关,接下来就看面试表现了。
面试是面试官通过提问,来更加深入了解你的一个渠道。并通过面试来检验你的过往经历,PS和CV的真实性。常常会问的问题有:在大学课程中/过往实习研究经历中学到了什么,你的研究兴趣是什么,申请该专业的动机,为该专业学习做的准备,未来的就业/升学计划等等。
在面试之前,可以做的准备有很多,如先了解一下过去面试中问到的问题(问题常常是相似的),对自己的经历进行复盘,进行模拟面试等等。在我准备面试的过程中,进行了两次模拟面试,这对我参与面试是有帮助的。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与面试官进行交谈,而不是把自己提前准备好的答案背出来。面试的过程中,总会有没有准备到的问题,所以轻松的心态/自然的交谈才是面试中获胜的法宝。
总结来说,我的申请劣势主要是:双非背景,没有留学交换经历,没有“含金量较高”的实习研究经历。这些点让我在申请中处于劣势。但我的优势分析下来有几点:较高的语言成绩和本科绩点,匹配的实习/研究经历,面试中自然交谈积极表现,还有不错的PS和CV呈现,这些综合因素让我最终拿到了港中文的offer。
开学体验
接下来我想分享一下在中国研究专业的就读体验。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专业,中国研究专业分为两个stream:一个侧重于研究中国文学文化,一个侧重于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国际关系等等。我属于后一个stream。
我们的课程内容很丰富,有国际关系,城市发展,人类学,商业经济等课程可以选择。但是中国研究专业属于文学院schoolofarts,所以商业经济的课程也偏向于文科,量化的东西较少,与典型的商科课程不同。中国研究专业所有课程都是围绕中国发展议题展开,师资力量强大,对中国发展议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考虑申请我们专业。
从同学构成来看,部分课程会有外国交换生以及港中文本科学生,课堂氛围活跃,体验感不错。同学们的背景也很丰富:海本,二硕,工作党等等都有。本科专业背景:商科,传媒,语言专业等等都有。
相比于传媒专业和商科专业,我们专业的课程设置更加偏学术。这意味着读reading,写论文是课程的主要考核方式。但除了reading,部分课程也有fieldtrip去进行实地调研。
目前,就我的开学体验来说,我很喜欢这个专业。专业课程设置广,让我有机会深入学习许多中国发展的议题。
留学生活
在生活方面,香港这座城市也给了我很多惊喜。在来港读研之前,我一直很想去英国/欧洲读研。但在这边生活了一个月后,我很庆幸自己来港的选择。
首先,作为一个喜欢户外运动/健身的人,香港充足的日照,靓丽的海滩,让我有机会在这边继续我的爱好。在完成课业后,周末去hiking,去海滩游泳/冲浪/浮潜,满足了我对户外运动的喜好。香港的离岛众多,还有很多美丽的景色等待去探索。
西贡码头
远足去到的浪茄湾
超爱户外运动的本地人
而在食物上,香港相比英国,有更丰富的美食,也更加符合我们的口味。茶餐厅,冰室,各类放题,越南菜,海鲜等等,各类美食应有尽有。
学校食堂烧味
学校兰苑五层西多士
香港明星小吃店
其次在生活开销上,香港的日常生活开销相比英国更低。从这一个月的实际体验来看,除了有课程或者出去玩的时候,大部分餐饮在家里解决,所以日常吃饭开销还是比较低。
旺角唱片店
油麻地庙街
这次分享就到这里结束了。目前是开学的第一个月,在课程结束后,如有机会,我再详细谈谈该专业的就读体验与就业方向。希望我的申请经验对大家有帮助!
最近一档综艺《无限超越班》可谓是引来不小争议。
与以往演技类综艺不同的是,这档节目请来的嘉宾,竟是一群“港圈大佬”。
节目主打的是将那些在观众记忆中留下高光瞬间的港片戏骨们召集来,让他们与青年演员展开多个层面的合作交流,共同迎接新生代演员们的无限超越。
惠英红、尔冬升、赵雅芝、吴镇宇、佘诗曼、邓萃雯、许绍雄、张可颐……
看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瞬间梦回追“TVB港剧”的年代。
在众多嘉宾中,吴镇宇以“毒舌”、“耿直”、“怼人不倦”的风格脱颖而出。
节目刚上线,他便带着诸多金句冲上热搜,让人印象深刻。
网友们纷纷感慨:吴镇宇的嘴是抹了鹤顶红吗?
他的嘴真的太毒了。
尔冬升问周柯宇谈过恋爱吗?粉丝接受吻戏吗?
周柯宇说有谈过,粉丝应该不太接受吻戏。
吴镇宇笑着说:
“你连你妈接不接受你拍吻戏都不关心,你还担心粉丝,你们这代演员太厉害了,先看看粉丝愿不愿意。怪不得我们还能存在还有戏拍咯”。
怼周柯宇的这番话只是前菜,遇到赵樱子,吴镇宇直接“火力全开”。
当赵樱子介绍自己是“迪幂孟扎”赵樱子,还在为自己是“迪丽热巴、杨幂、孟子义和古力娜扎的结合体”沾沾自喜时。
吴镇宇反应很快地说:
“你不觉得是一个四不像的贬义词吗?”
张可颐问赵缨子自己跟杨幂、迪丽热巴、孟子义、古力娜扎的共同点。
赵缨子是这样回答的:
吴镇宇听完,笑着帮人家翻译:
“你的意思是长得跟四个像但是演技别来沾边是吧。”
之后赵樱子又“自揭伤疤”,放自己走红毯摔倒的PPT,并说起当年红毯摔倒事件,称不是假摔。
尔冬升问真的摔了吗,赵樱子说对是真的:
“因为当时在冬天里连续拍戏 40多个小时,导致红毯上体力不支晕倒了。”
吴镇宇这时嘴里嘟囔:“为什么摔得这么假”。
当面拆台,一点情面都不留。
连珠炮式毒舌点评,更是打得台上的选手措手不及。
吴镇宇这张嘴,可真毒啊。
不过,熟悉吴镇宇的都知道,他嘴毒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
曾经在另一档演技综艺里,他更是“语出惊人”。
有一个片段是选手被要求演爸爸,结果选手嬉皮笑脸地表示自己没当过爸爸:
这时吴镇宇无情地反问道:“没演过爸爸,那你有爸爸吗?”
说话一针见血、点评毫不留情。
吴镇宇的性格,在喜欢打感情牌,经常营造一派和谐,师徒情深的娱乐圈,可真是太难得了。
娱乐圈那么多假面人,突然出来一张说真话的嘴,网友们像没见过世面一样大惊小怪。
但实际上,人家在香港,早就靠“毒舌”出名了。
出生于香港贫民窟的吴镇宇,初入影坛时并没有什么宏大的理想抱负。
他说:“我的志愿是想做一个小白脸”。
被富婆包养,好吃好喝,还不用上班。
吴镇宇毫不隐瞒自己内心原始欲望,懒惰与贪婪在他身上,是人性无法规避的本能。
带着“不纯”的目的面试,毫无表演经验的他处处碰壁。
一紧张就开始斗鸡眼,台词背不熟……
三考三落榜的结果,并不意外。
中途他也想过放弃,甚至有段时间剃度去寺庙当了一周和尚。
但由于自己始终清净不下来,满脑子都在想当演员的事。
凭着胸中的那股气,他再次报名无线电视(TVB)艺员训练班。
最终如愿以偿,和梁朝伟、周星驰等人成了同学。
纵观吴镇宇的演艺之路,并不是顺风顺水。
但凭着一腔孤勇,他硬是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出道36年,吴镇宇出演过很多形形色色的角色。
大都以杀伐狠厉、阴晴不定的反派为主。
他演得坏人,让人又怕又爱。
31岁,他出演《绝代双骄》中的江玉郎,满心算计狡猾至极,堪称反派教科书。
96年,他饰演《古惑仔之人在江湖》中的靓坤,这个飞扬跋扈的黑帮反派惊鸿一瞥,却成就了古惑仔史上的黑帮经典。
03年,他饰演《无间道2》中的倪永孝,文质彬彬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城府极深的心,将配角演成了主角。
仔细看你会发现,吴镇宇的反派角色并不扁平单一,而是鲜活生动的。
比如《旺角揸fit人》中的叻君一角。
他既延续了《古惑仔》中靓坤流里流气的坏,又展现出坏人身上复杂的心理和矛盾的人生。
声音嘶哑,喜怒无常,以自我为中心,人人都是他手中的玩物。
可看到后面,你又会发现这个人物身上的悲剧成分。
从被兄弟和喜欢的女人接连出卖,到后面勾二嫂、杀兄弟、偷公款的绝世恶魔,吴镇宇将叻君这个角色演绎得十分具有层次感。
他将人之恶演绎到极致的同时,又让人心生“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的情感。
既让人心生恐惧,又让人无法抗拒。
演技上,他似乎也汲取了每个角色身上的能量,后面的很多角色拿捏到位,得心应手。
他甚至可以不顾形象,和角色融为一体,这才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堪称“童年阴影”的角色。
将反派演绎得深入人心,甚至风头盖过主角,这在鼎盛时期的香港影坛上并非易事。
演技没得说,但奖运依然和他没什么缘分。
金像奖6提0中,年年陪跑。
最可惜的是23届金像奖,他凭借倪永孝提名。
这是众人一致认为他离得奖最近的一次。
这个角色实在太出彩了,可还是输给了刘德华。
看到刘德华在台上发表感言,镜头特地切了吴镇宇的特写。
眼眶含泪,却也只能微笑示人。
典礼后,他接受记者采访:
“香港的娱乐圈讲运气,讲人脉,讲观众缘,但唯独不讲实力,实力是放在最后面的。”
一句话,无形之中得罪了很多人,但他不吐不快。
五年后再提名金像奖,他连出席都懒得应付。
那样虚假的名利场,不去也罢。
直来直去,不跟你玩虚的,有话直说,不跟你搞套路。
说实话,他这种性格,没被封杀还真是万幸。
嘴虽毒,但人不坏,这不就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么。
口无遮拦也好,直来直去也罢,演技好就是他说话的底气。
有人说,吴镇宇不会隐忍,注定与拿奖无缘。
但我认为,他已经不需要那种虚名了。
在香港影坛上,他已是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